上杭才溪镇创新“1334工作法”——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 服务不缺位
2023-07-28 11:21:29 来源:互联网
上杭才溪镇创新“1334工作法”——
矛盾不上交 平安不出事 服务不缺位
□本网记者 邓炳秀 见习记者 邱玉香
【资料图】
上杭县才溪镇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为契机,创新推出“1334才溪工作法”,将矛盾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,实现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。
坚持“一个根本立场”
把人民群众“挂在心上”
近年来,才溪镇将走好群众路线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结合起来,在全镇推行“一个根本立场”,即:把人民“挂在心上”,发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“串门走亲”,实行政法干警“联乡挂村帮户”,组织镇政府领导、基层站所负责人、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民情恳谈会,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。
“多亏调解员3次到现场勘查、测量,我家被占用的农田才能及时、满意地解决。”日前,林先生感激地说。
原来,林先生祖上开垦的一块山地位于林区边缘,因为位置偏僻且多年未耕种,当林区开机耕路后,林先生才发现山地被占用,但是面对已满是杂草丛生的土地,他却无法指认具体位置。上杭县司法局才溪司法所调解员受理后,3次到现场勘查,扒开杂草寻找蛛丝马迹,询问村民、查阅历史档案,最终通过分田簿和残留田埂、水渠等确定了损害事实和面积。
“有纠纷来调解,来调解无纠纷”已然成为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。
此外,才溪镇注重从群众中培育调解员、民情收集员、法律明白人、法治带头人等前沿“哨兵”,吸纳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律师、“红土法治”志愿者等力量,打造“民事民办、民事民治,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强化“三个引领”
让公平正义“就在身边”
才溪镇在矛调工作中,坚持以党建、法治、示范为引领,激活群众自治内生动力;一方面,探索“党建+矛调”模式,建立基层党员干部“三联”(挂村领导联系村干部、村干部联系党员、党员联系群众)工作机制,采用现场调解、上门调解、预约调解等方式,为群众排忧解难。另一方面,建立“赴圩议事”机制,引导群众利用赴圩余暇学法、建言、议事;开展“巡回审判+现场普法”“调解+普法”等以案释法活动,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“法在身边,触手可及”。
“真是感谢你们了,帮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忙,要不是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帮忙,这个事情不知道还要拖多久。”近日,通过积极调解,才溪镇“五老人员”特邀调解员,成功化解了一起不履行离婚协议的案件。
“五老人员”调解工作是才溪镇示范引领推动纠纷解决的新举措。近年来,才溪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,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,聘请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知识分子、老政法干警担任特邀调解员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建立特色调解室,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,参与矛盾纠纷调解,也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平台。
建立“三项机制”
为群众开辟“绿色通道”
才溪镇传承发扬苏区干部优良作风,建立健全联系群众、信访接待、现场办公三项机制,开辟群众诉求表达、利益协调、权益保障“绿色通道”。
建立“零距离”联系群众机制。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,实施“草鞋工作法”“五心工作法”“驻村夜访”等工作机制,建立微网格“立说立办”、乡村“集中研办”、乡镇“协调转办”为主要形式的民情收集处理机制,让诉求表达进入快车道。
建立“零障碍”信访接待机制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回访制度、定点接访制度、包案处理责任制,固定逢圩日为接访日,对信访案件落实“六定五包”责任,即定责任单位、责任领导、责任人、督办时间、办理要求、办结时限,包掌握情况、解决困难、教育转化、稳控管理、依法处置,做到信访接待“心贴心”。
建立“零懈怠”现场办公机制。才溪镇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,把村委会调解室作为“第一办公室”,把为民办实事、解决问题、维护稳定作为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,从小事做起,从身边的事做起,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严守“四道关口”
筑牢维稳“坚固防线”
才溪镇通过把好排查、调解、防控、疏导四道关口,把平安建设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、前瞻治理、前端控制、前期处置上来,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、化解在基层、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为让村子和谐稳定发展,才溪镇从安全入手,通过将全镇划分148个“微网格”,建立“网格员+党员+政法干警+法律明白人”,通过每日走访、信息归类、每周研判,形成矛盾隐患拉网式摸排、争议事实全方位掌握、风险隐患及时上报的工作模式,推动矛盾纠纷“未诉先办、主动化解、就地事结”;建立“一庭两所多部门”联调联动机制,采用“诉调对接审前调、公调对接随警调、访调对接上门调”速调快处联动模式,设立“畲汉亲”“和事佬”等专业化调解室,成立矛调工作调查组,向知情人发放《事件调查表》,最大程度了解还原事实真相,确保调解前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才溪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实行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三级化解机制,对普通矛盾,坚持早介入、早化解,避免小事升级出村。近年来,全镇万人成讼率持续下降,连续20年未发生“民转刑”案件。
标签: